一周速记 6 :年轻人的第一台ecs

年轻人的第一台 ecs:

Whether it’s working on a project, solving a difficult problem, or even refining soft skills like communication, the act of showing up and putting in the hours is essential. Practice makes perfect, but more so it’s all about progress rather than perfection. Each hour you spend iterating, refining, failing and retrying brings you closer to excellence. It doesn’t always feel that way in the moment but when you look back at what you did before, you will see your progress. And that act of looking back, and seeing how you improved, is immensely rewarding and in turn makes you enjoy your work.

学计算机就是得多探索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然后感受逐渐熟悉带来的反馈~

购买:

本周在阿里云上购买了第一台 ecs 。除了鼓捣着好玩之外,主要是用来搭建我的 rss 信息源——rsshubwewerss。不过在搭建过程中也踩了不少奇奇怪怪的坑…

阿里云的 ecs 推销捆绑着一大堆奇奇怪怪的 lnmp 或者 lamp 以及 docker 面板(感觉属于智商税)。加上一个面板就能多上 100 左右,对于穷学生的我来说,还是老老实实裸机吧。

顺便一提,科学上网情况下访问 aliyun 主页的 ecs 价格是 $ 显示的,本着求实的思想,我还查看了在线汇率,计算后发现用 $ 结算反而更加便宜…这也要割韭菜是吗?

配置:

选择了 2 核 2g 作为实验,一般来讲,rsshub 和 wewerss 再加上固定的 watch tower 和 caddy,2g的内存应该是足够了。在购买后添加完用户就开始了第一次在国内服务器配环境。

给我的经验教训就是——再也不想购买国内服务器了。gfw( great firewall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墙”) 还在追我…进去 docker 镜像一个都拉取不下来,而国内服务器开代理大概率第二天就被封。可恶!

于是不得不投向了镜像源的怀抱,然而去年 docker 大多数镜像源挂了后,现在国内能找到比较稳定更新的镜像源屈指可数,我在第一次拉取镜像时就遭了罪,本来就是 3m 带宽拉取的很慢,然后还因为第一次选到了估计是很老的镜像源… rsshub 镜像还停留在三年前,进入容器内部打开一看吓一跳,路由文档全是 js ,而 github 上早已在去年就大更新,将所有路由都用 ts 进行了重写…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国内一个好用的镜像源,还是硬生生下了接近两小时,实在是痛苦。

还没完,当做完这些后想域名解析到对应的服务器公网 ip 地址还得需要 icp 备案,没备案前脚刚解析,后脚 10min 就被封了。

被封的页面

icp 备案:

灰溜溜地跑去备案,录了奇怪的宣誓视频上传,而后还得把备案号放在网页底部(现在拉到网页最下方应该就可以看到了),像是贴的路边小广告。之后就是静静地等待备案下来,中间还跑去和高中同学玩了场剧本杀。

转移:

做完了这些以为已经结束了,结果备案信息下来后读了有关备案条例才是给了我当头一棒(深刻理解了懂法的重要性)——顶级域名解析的地址也应该在对应的云服务器提供公司下(因为备案只能是顶级域名,但是我只有子域名解析到了 aliyun 的服务器,于是相当于现在这个博客也得解析到阿里云的服务器下…

这下就难办了。由于现在这个博客是由 hexo 支持的静态生成博客,所以它目前托管在 github 下,用了 cloudflare 做了转发。简单来讲,跟 aliyun 沾不上一点关系,也就意味着我需要在30天内转移这个博客到另外一个域名,或者放到 blog.cry4o4n0tfound.cn 这个子域名下,然后在这个主域名托管另外一个页面,不然 aliyun 检查到与我提交的内容描述不符的话会直接封了这个页面。但这显然违背了我的意愿,我也不愿意把这个域名舍弃给别的栏目,所以目前的打算是换成 wordpress 或者 typecho 来体验一下。将当前这个页面放到 blog.cry4o4n0tfound.cn 上当作纪念,然后学习一学期前端后在假期重新写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博客,这应该是一项有趣也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就当是这学期的目标吧。

类似的驱动是小时候学英语为了看 Harry Potter 的原文,以失败告终…但我这次有着充足的信心把这次做成,请大家多多督促我😌。

剧本杀:

接近开学时,终于打算休息下到处玩玩,于是进城和高中同学们玩了场剧本杀。

数不清有多少个本了😵

平心而论,我从小就喜欢侦探小说,最常见的福尔摩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看过不少,也是一个轻度柯南迷,所以对于推理这一类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正因为这样,我对于剧本杀还算喜爱,在它比较风靡的几年跟同学们去玩了不少(得亏朋友们也是”推理爱好者”),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不过最近是越来越热爱不起来了…

这得归结于它越来越冗长的流程——或许第一次反转你还有所欣喜,但当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反转后,留下的只有疲惫。本质上,剧本杀其实就是一场开会,并且是对信息摄入要求极高的开会,因为里面多如牛毛的细节如果漏看或者少听了一个,你就很难前进一步,自然会流失兴趣。

再进一步分析下去,这种冗长的流程源自于剧本杀行业的内卷。剧本杀并不算一个很能留的住人的社交游戏,其一是凑人难凑,剧本动辄6、7个人,往往很难凑齐;其二是受众较少,上班族留不出这么多时间来玩,再者,人家工作日都开了这么多会了,休息日还继续开会,那可太不人道了。

流失严重之下,剧本发行商们就开始疯狂内卷——加长剧本体量,增加那些重度剧本杀爱好者的体验,使得我们这些跟着玩玩的也得经受一搞不好就上十的时长。这就像是在提纯一样,直到最后,只会留下最热爱的玩家。而这颇有竭泽而渔之感,当少了新鲜血液后,再怎么内卷,又能榨出什么来呢?

这也同样适用于 it 行业。

有趣的文章:

  • 在查阅有关 caddy 反向代理途中看到的文章,十分有趣。

我们为什么要给网站颁发证书

  • 不要害怕提问,即使显得愚蠢.

愿意让自己变得”愚蠢”


已经回到了学校,准备开始新的一学期啦。

下周见👋(大概